——青春视角解码健康管理服务的数智化蝶变
暑期的热浪挡不住青春的脚步。2025年7月,扬州大学商学院“健康未来,数智领航”实践团队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奔赴江苏省昆山市,开展为期3天的基层调研。这支由商学院各专业学子组成的队伍,带着“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建设”的初心,深入社区、企业、医疗机构,以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为笔,在昆山这片改革热土上,书写着大学生助力健康管理数智化转型的青春答卷。
一、首日扎根基层:精准捕捉需求,夯实服务根基
“大爷,您平时会用手机看健康知识吗?觉得哪些功能用着不方便?”7月16日清晨,昆山的社区便利店刚开门,实践团队成员王昭逸就带着问卷走上前,耐心询问店员和过往居民。这一天,团队兵分多路,深入便利店、写字楼、居民小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收集健康管理数智化服务的一线需求。
在社区便利店,电子屏上滚动的季节性疾病预防信息吸引了队员们的注意。“这些信息很实用,但界面有点复杂,我们年纪大了看不太懂。”店员的一句话,让队员们敏锐捕捉到数智工具与基层使用习惯的适配问题。而在企业职场,李奕辰发现,步数统计、睡眠监测等健康APP在白领中使用率极高,“大家都想自己管健康,但数据太零散,不知道怎么用才科学。”
(图为7月16日团队成员向社区便利店店员发放调查问卷。王昭逸供图)
(图为7月16日团队成员向企业员工发放调查问卷。李奕辰供图)
100余份问卷、30余次随机访谈,团队清晰勾勒出昆山不同群体的健康服务需求图谱:基层工作者需要“傻瓜式”实用信息推送,年轻群体渴望个性化自主管理工具,老年人则期待更便捷的线下线上融合服务。“这些需求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我们助力昆山健康服务优化的指南针。”队长李奕辰在调研日志中写道。团队当天整理的《健康服务需求简报》,不仅记录了问题,更附上了“简化操作界面”“整合健康数据”等3条来自青年视角的建议。
二、探寻数智路径:对话专业机构,助力模式创新
“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的核心,是让数据‘跑起来’,让资源‘活起来’。”7月17日,昆山市健康促进中心主任王敏的话,让团队成员频频点头。这天,实践团队走进健康促进中心,与工作人员展开2小时深度对话,探寻数智化转型的“昆山方案”。
王敏主任介绍,昆山正通过搭建统一健康数据中台,打破医院、社区、企业的数据壁垒,让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全域共享”。但转型中也面临挑战,包括部分老年人对智能设备接受度低,基层医护人员数字化技能有待提升等等。“经济硬实力是打通人力、物力资源壁垒的关键。“医共体”需要政府引领,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合力牵头,同时医护人员也要定期开展数智化培训,将人工智能融入工作当中。”王主任的一席话一下打通了团队成员的任督二脉。“借助人工智能坐诊是否是医护人员不专业的表现?”团队成员王昭逸顺势提出疑问。王主任坦然回应道:人工智能永远不能真正替代医生。我们需要AI的辅助来完成一些简单基础的工作,从而将精力更多的放在疑难杂症的看诊上,进而提高医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图为7月17日“健康未来,数智领航”团队成员与昆山市健康促进中心开展对话会。王昭逸供图)
随后,在工作人员李梦思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健康促进中心的“健康科普长廊”。漫步间,团队成员细细了解到,中心常年常态开展着丰富多彩的健康宣传活动——从活动最初的策划巧思、推进实施的具体路径,到覆盖辐射的人群范围,都一一清晰呈现。同时,大家也系统知晓,这些活动在提升居民健康意识、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推动居民改善健康行为等方面,已结出累累硕果,取得了显著成效。“既有科技感,又不失人情味,这才是老百姓需要的健康服务。”队员们一边记录,一边用手机拍下细节,计划纳入后续的实践报告,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图为7月17日“健康未来,数智领航”团队成员参观昆山市健康促进中心宣传栏。李奕辰供图)
三、深耕基层服务:赋能家庭医生,激活健康细胞
“家庭医生不是‘小病医生’,而是居民健康的‘总管家’。”7月18日,昆山市青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医办主管陶君萍的这句话,让团队对基层健康服务有了全新认识。当天,团队专程来到这里,探寻家庭医生服务数智化的“最后一公里”。
陶君萍带着队员们参观儿保门诊、中医馆、基层慢病筛防中心,每到一处都进行细致讲解。在急救室,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队员们惊讶地发现,社区医院的硬件水平已不亚于二级医院。“‘医共体’强调分级诊疗,社区医院的设备如此完备,是否吸引了大量居民的来访和就诊?”队员李奕辰追问。陶君萍回复:“未来,我们期望通过持续加强宣传,让更多居民了解社区卫生中心的服务能力与优势,逐步打破部分群体的刻板印象,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家庭医生服务,让优质健康资源更好地惠及基层群众。”
来到慢性病筛查诊疗室,一位医护人员正在对阿婆做着最基础的筛查。“阿姨,我们来看看您。”陶君萍笑意盈盈地说道。医护人员手中的金属探头不停地在阿婆身上游走,关切的话语却如同春风一般抚慰着阿婆的心。同行队员王昭逸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感叹:“社区医院真是个有温度的地方!”
调研中,团队还发现家庭医生积累了丰富的居民健康数据资源,但在数据的整合分析与高效应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队员们结合数据分析课程知识,整理出《家庭医生数据应用指南》,建议通过可视化图表呈现居民健康趋势,帮助医生快速定位干预重点。这份指南虽稚嫩,却透着大学生助力基层服务的真诚。
(图为7月18日“健康未来,数智领航”实践团队成员在家医办陶君萍主管的带领下参观昆山市青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王昭逸供图)
(图为7月18日“健康未来,数智领航”团队成员参观昆山市青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室。李奕辰供图)
四、青春回响:三下乡实践绘就“健康昆山”青春注脚
3天的实践转瞬即逝。队员的实践手册里写满了针对这次实践的调研记录,访谈稿与各种合影塞满了整个文件夹,脑海中似乎还仍回荡着王主任、陶医生亲切的问答。这次“三下乡”,让他们对“大学生能为家乡建设做什么”有了更清晰的答案。
“以前在课堂上学‘数智化转型’,总觉得离自己很远。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才发现原来昆山政府早已高瞻远瞩地打下了基础。政府的支持是‘医共体’最坚实的保障,但群众基础仍不可或缺。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发挥专业所长助力‘医共体’的推广与建设!”王昭逸在实践总结会上说。
队长李奕辰感慨:“三下乡不是走过场,而是让我们这些‘象牙塔’里的学生,真正触碰到基层的脉搏。昆山的实践证明,健康服务的数智化,最终要回归‘人’的需求。我们青年学子,就该用专业所长,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为家乡的健康建设添砖加瓦!”
(李奕辰、王昭逸、李廷旭、许馨月、王雅贤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