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健康网

业务精准帮扶“强基”,健康促进共同“守护”

业务精准帮扶“强基”,健康促进共同“守护”

滚动 网络 2023-09-09 14:39
0

——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业务帮扶纪实

近年来,在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工作上,楚雄市通过组建楚雄市“1+3+N”医疗共同体,“1”即:楚雄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医共体总院”),“3”即:楚雄市中彝医医院、楚雄市妇计中心、楚雄市疾控中心;“N”即:东瓜、鹿城、苍岭、新村、中山等15个基层分院,法邑、必达、庄房等142个村卫生室;紧扣“防疫、管理、服务、责任、利益、发展”6个共同体发展原则,用“以医带医、以医扶医、以医强医”帮扶举措,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医共体内分工协作、资源共享、人才流动、双向转诊、培训指导等长效机制,稳中求进,逐渐探索出一条适用当地实情的市域医共体建设发展道路。

2019年8月,楚雄市被列为全国567个全省42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之一。楚雄市以关于以人民为中心、以健康为根本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坚持党政主导,落实政府办医职能,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牵头,市长为组长,成立了市属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管委会,组建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理事会、监事会并成立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医保管理四个垂直管理中心,统筹调配医疗资源,形成市委统筹、政府主导、部门协同推进的总体格局,全力保障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楚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乃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荀之灵,市政协副主席赵峨,市人民医院院长陈志坚共同为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进行揭牌。

“输血”“造血”,助力基层医疗体系“强筋健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何让当地医生成长起来,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由技术“输血”向“造血”转变,才是医疗帮扶的核心。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通过实施“一院一策”帮扶措施,真正做到了方案可实施、项目可落地、人才可下沉的复合型“精准帮扶”。2022年,医共体总院积极发挥头雁领航作用,从3个市级医院遴选业务能力较强的内、外、妇、儿、中医、眼耳鼻喉科、急诊重症医学科、功能科等15个科室骨干,带着13项任务指标,对15个基层分院进行驻乡3个月为一期的业务帮扶。

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基层能力建设帮扶启动仪式

期间,医共体总院不断总结经验,修订基层业务帮扶工作方案,优化“一院一策”帮扶措施,组建眼耳鼻喉科、口腔、麻醉、外科及五大急救中心为主的“优质服务基层行帮扶专家团队”,到鹿城分院、吕合分院、新村分院、中山分院、三街分院进行补短板巡诊、预约手术、培训、业务指导等定点定时帮扶,弥补基层医疗机构病种单一、科室空缺等短板问题。

苍岭镇前来看慢性病的患者杨先生说:“以前开药要坐半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市里面的医院,又要挂号又要排队,中午还要在市里面吃饭,费时费力还费钱,现在镇上的卫生院就可以开药了,而且市里面下来的专家还开健康医疗知识的科普会,有好多病我现在才知道不用去大医院,在我们镇上的卫生院也可以看,有一些病只要我们平常自己注意点,根本就不会发病,反正现在比以前是方便多了!”

“强骨”“赋能”,提升医共体分院乡村振兴能力

在“强优势、补短板”的基础上,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直切“山区路程远,救治时间长”的痛点,利用医共体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中毒中心”“慢病管理中心”等急救资源,推进各家分院逐步建设胸痛救治单元,心血管救治站、慢性病管理中心等基层医疗站点为目标,分批分重点进行业务指导、培训、演练,提高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基层急救处置能力和慢性病规范诊治能力。紧密型医共体内有序的就医格局逐渐形成,双向转诊持续优化,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快速救治。

陈爱华主任基层专家工作室为山区患者服务

“一对一”专家帮扶搭建诊疗“新平台”。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按“一院一策”帮扶方案,自2021年7月10日起在中山分院建立了首个“陈爱华眼科基层专家工作站”后,又建立了中山分院“李刚中医专科工作站”,子午镇分院“李学勇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工作室”,“李学勇法邑村卫生室专家工作室”和“李学勇云龙村卫生室专家工作室”,紫溪镇分院“马绍华B超专家工作站”,目前正在筹划鹿城分院、东华分院眼科专家工作站和大过口分院呼吸专科工作站,真正将“补短板”、“找弱项”变为“强基层”、“助发展”,为市、乡、村医疗机构搭建专科发展建设平台,让基层老百姓在当地就能获得专科诊疗服务。

帮扶吕合分院开展第一例手术

总医院到吕合分院帮扶的医务人员说:“楚雄市基层医疗单位以前存在着设备简陋、人员待遇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等等很多不足,广大农村居民的卫生健康知识有限,对一些常见病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健康指导。经过医共体总医院专家的帮扶,创建“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心”、“基层心血管救治站”、“胸痛救治单元”、“基层医疗机构国家推荐标准”等,基层医疗单位不论是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人员工作生活条件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广大农村居民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防病知识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不断治疗并引导着群众健康的生活方式。”

“惠民”“便民”,促进基层人民健康全面保障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设立远程影像、病理诊断、消毒供应、健康管理、信息管理5个资源共享平台,为总医院和各分院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了“基层检查、市级出诊断、检查结果互认”的资源共享机制,为农村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降低了群众的就医成本,有效解决农村,特别是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畅通转诊、会诊路线。“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两项措施在惠民保民工作里的地位是不可缺,让大病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转入市级医院,康复患者从市级医院转回基层医疗机构,通畅转诊流程,通过三级医务人员协助患者预约床位、预约检查、预约挂号,有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三个方面帮助患者更快、更好的诊疗疾病,极大的减轻了患者身体、生活压力,减轻了患者就医就诊困难,还极大的降低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有效利用医共体医保打包支付。按照“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原则,在城镇职工实施DRG付费的基础上,通过医保打包支付风险共同担、上下转诊患者分层治、远程诊疗患者共同看、基本公共卫生市、乡、村共同干等工作方式,制定医共体打包付费资金分配方案,明确考核细则。以医保资金作为促进分级诊疗的“硬杠杆”,打包资金实行年度总额控制、按季考核预拨、年终考核清算,定额向乡、村两级倾斜,构建分级诊疗体系,监督医共体下沉医保基金,促进医疗服务能力从医院强到县域强。

大地基分院“三基三严培训”

两年时间,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市打出提质增效“组合拳”,区域内协作硕果累累。2022年以来,楚雄市共派遣医疗专家36 名,其中中医药专家 6 名,累计开展义诊 36 次、派出  24人次,惠及人群 2912 人次;开展临床教学 45 次,手术示教  30次、病例研讨 60 次,开展中医特色治疗  30次,服务群众  677余人次;开展远程中医诊疗会诊 41 次,手术 45 例,引入新技术 21 项,填补技术空白 21 项。

“医共体”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远的民心工程。作为医共体龙头单位,楚雄市紧密型医共体总医院将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区域内就诊率为主要目标,坚持分批分结构的试对基层医疗机构“一院一策”的帮扶,推进医疗服务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体系的“楚雄模式”。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格局。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提升群众就近就地就医的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真正实现市域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杨德祥 高树凯 李光福 )

[编辑:wuchenglin88]